<
t8b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苍狼与白鹿 > 第150章
    "诺!"

    奉令的三木合把阿秃儿是蒙古军中的后起之秀。这位年轻的武将在这次中都攻略战中建立了卓越的武勋,任命他为攻击部队长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合身的铠甲紧紧贴在他那匀称的肢体上,益发显出精悍干练的刚阳之气。他用兵擅长快攻,手下的部队有着无坚不摧的攻击力,但在防守战上,则略嫌欠缺耐性和韧性。不过,做为突击部队,这样的缺陷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他首次以总大将的身份独当一面,因此在任务的沉重感之外更有着跃跃欲试的欢喜与渴望。因此,他在得到命令后立刻于翌日发兵西行,在翌年(纪元1216年至1217年)冬天强渡山、陕两省之间的黄河,出其不意地袭取了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古代的长安,现在名叫西安的大城市。此后,他挥军从东进潼关,却在这座天然险隘面前遭到了强力阻击。

    在渭水汇入黄河的河口地区,拔地而起的山峦群峰形成了天然的障碍,尤其是那座被称为中原五大名岳之一的华山,更是高不可攀。它与北面的黄河形成了一条狭窄的地峡,潼关就是建立于其中,号称难攻不落的关隘。

    三木合把阿秃儿在攻关受挫的情况下不敢恋战,立刻转而向南,通过一条人迹罕至的小道绕过华山,直取另一著名的古都洛阳。然而,洛阳方面也有了森严的防御,使得他无隙可乘。为了防止遭到反包围,三木合放弃了攻城的打算,快速向南进发,进入嵩山山脉。这里的地形之险峻绝不稍逊于华山,却恰巧是金国河南防御阵线的一个漏洞。在经历了艰苦跋涉之后,突然出现在汝南平原上,并一举攻陷了汝州和密州(2)这两座城市。从这里出发向北,完全是坦荡如砥的冲击平原,快马奔行之下,毋需几日即可直薄金国的新都开封城下。

    这是一次成功的迂回作战行动,充分展现了三木合灵活多变,大胆巧妙的指挥才能。然而,他在嵩山之中耗费的时间过于漫长,以至于给予金国军队充分的布防时间。各路勤王兵马齐聚都城之下,尤其以山东民兵花帽军最为强悍。他们不仅有作战的实力,更有满腔对蹂躏他们家园的蒙古军的痛恨。因此,他们士气高昂地列阵于开封之南二十公里处的杏花营,对三木合军展开了强力阻击。

    眼见急切间难以战胜敌军,三木合果断地下达了退兵令。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相当明智的。就在蒙古军刚刚向西退却后不久,数支金军从几个方向包抄而来,险些形成合围态势。

    跳出包围圈的蒙古军不敢再在河南地区停留,他们飞快地向西北而去,来到了陕州(3)境内的黄河岸边。不甘心就此放过蒙古军的金军随后追击,试图在河边再度包围敌人。然而,当他们来到河边才发现,这支给他们带来极大麻烦的敌军已经踏过冰封雪冻的河面扬长而去。

    当三木合把阿秃儿进行他那艰苦卓绝的千里作战之时,成吉思汗已经率领大军北归大漠。他的目光已经从南方的金国转向了另一个世界——阿勒坛山以西的广大的未知的世界……——

    (1)蒙语,意为长髯公。

    (2)汝州,今河南临汝;密州,今河南新密。

    (3)陕州,今河南三门峡。第三篇大海的怒涛第六十五章大汗归乡

    纪元1217年的开封城上空,到处弥漫着恐惧与不安的阴云,其间闪动不息的战争阴影宛如一只随时准备吞噬生命的魔兽,以犀利冷峻的目光窥伺着这座古都的一切。

    城市位于黄河的中游九曲十八湾的所在,伫立于城壁之上极目北眺,二十余里之外就是被诗人李白称为"来自天上"的黄河之水。幅面最宽处达到四十里以上的河流,夹带着数量惊人的泥沙,鼓动排天的浊浪,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再不复还。

    自纪元十世纪初唐帝国覆亡以来,这座建筑于沙质土壤上的城市就以汴梁之名代替了古都长安与洛阳的地位,成为五十年大分裂时代中梁、唐、晋、汉、周诸帝国的首都,北宋帝国统一南北后亦因袭前例,定都于此,直到金朝定都北京后,这里才降低为陪都的地位,被称为南京。开封一词,是它的行政单位府的名称,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大约是百姓们对那位于在十一世纪中叶曾经出任地方官,以廉洁无私,断案如神而著称的清官包拯的爱戴与怀念使然,因为他将整个后半生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的安定与繁荣。

    根据《金史》的记载,当蒙古南征前夕,有户七十万以上,人口三百万。是与国都中都、南宋国都临安并驾齐驱的,拥有十四座城门的超级大都会,分别名为:开阳、宣仁、安利、平化、通远、宜照、利川、崇德、迎秋、广泽、顺义、迎朔、顺常、广智。城市被黄河的几条支流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切割成若干区域,再由无数桥梁沟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龙津桥。桥之北,是宫城的丹凤门,门内为御河。这条人工河引自汴水,其上亦有桥,名为舟桥,桥头有壮丽的文武楼。循此向北笔直延伸而出的就是御街,两侧建有供奉历代祖先的太庙和祭祀天地的社庙。街道尽头处的承天门内就是皇宫。五年前,这儿还仅仅是金帝国的行宫,自贞佑迁都(纪元1214年)后,才取代了北京宫廷的地位。

    承天门旁有两座高楼,右为登闻检院,左为登闻鼓院,值班大臣们在这里接收各地送达的重要文书,经分类后上呈皇帝御览。此外,两楼附近还分建都堂(1)与待漏院(2),这两处是宰相的办公地点。

    入承天门向北,遥见五座并列的大门,居中的大庆门是皇宫的正门,两侧分别为日精门、月华门和左右升平门。皇宫正殿为大庆殿,两侧配嘉福、嘉瑞二楼,凸现其龙盘虎踞的帝王气势。其后为德仪殿。每当朝廷有重大庆典之时,金主在升座大庆殿之前,会在这里休息,并对自身仪表做最后的修饬。东面的隆德殿是皇帝召开日常朝会和处理政务之所,左右有钟鼓二楼。此外,还有仁安殿与做为寝宫的纯和殿。这三座大殿构成了皇帝日常起居办公的区域。

    供后妃们居住的各处殿堂在纯和殿西面的香雪亭之后,其中有琼香亭、玉清殿、福宁殿、仁智殿、山庄殿、翠微阁、仙韶院、长生殿、涌金殿、蓬莱殿、浮玉殿、瀛洲殿、阅武殿、临武殿等极尽华美的宫殿和两座名为敷锡神运万岁峰和玉京独秀太平岩的巨大太湖石假山,曲径通幽的"大涤涌翠"则为宫内最富创意的园林景致。后宫之东为太后颐养天年的寿圣宫,包括一座名为庆春苑的园林。

    皇城外围的建筑主要是供应皇室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各机构,有内藏库、尚食局、宣徽院、御药院、左右藏库、仪鸾局、尚辇局、尚衣局、尚厩局、宫苑司、尚醖局、汤药局、侍仪司、府宝局、器物局等。至于点检司、中卫尉司、振肃卫司、拱卫司、秘书监、学士院、谏院,武器署等则是安全与秘书机构。这些官署府库所统属的上万人为帝王及其家属提供着周到而奢华的服务。

    开封城内大小市场不计其数,彻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早开到晚。汴水河樯桅林立,一路铺陈直达黄河河口,满载着来自国内和海外的货物,它们将整座城市的繁华推上了鼎盛的颠峰。南宋的青白瓷、绿茶和丝绸,高丽的木材与人参,西夏的五凉驼、马和夜光玉,吐蕃的藏红花和羊毛,大理的普洱茶、滇红花和苍山奇石以及真珠、黑檀、象牙、珊瑚、犀角、鹿茸、氆氇、紫貂、砂糖以及阗玉、祖母绿等异域奇珍。在这些市场之中以四大药市最为知名,它们是官方设立的对外贸易专点,也称榷场(3),以蜜蜡、香茶、心红、硃红、地龙、黄柏等药材的买卖最为红火。这梦幻般的场景自北宋以来便经久不衰,其间虽经历十二世纪上半叶的"靖康之变",却并未间断,并永久刻录于那幅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之中。

    开封不但是那个时代中的商业中心,其自身也有着发达的工业。开放式的街坊布局有利于作坊拓展向各个角落,桥头巷口、南河北市。造纸、陶瓷、首饰、家具、锻冶、造酒、印刷、火药制造、舟船营建等等行业均有享誉世界的名声。

    因工商业的极度发达,财富不断流入城市,文化亦大幅度兴盛起来。而追逐财富与文明的各色人等也随之络绎不绝。行走在宽达二十米以上的街道上,于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你会发现许多非中国化的面孔,他们来自高丽、印度、越南、日本等等国家,或求学、或游历、或经商,怀着各自不同的心情、心愿、理念、目的,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探访着、憧憬着、期盼着、渴望着……对于开封的居民而言,身边有异国人的影子完全毋需惊讶,他们如同无数条河流,虽然有着不同的温度、流速与含沙量,然而一旦汇入大海就立刻浑然一体,再无泾渭之分。甚至彼此交好者还一起携手同游于周边的山水古迹之间,如城内的丰乐楼、包公祠,城外的禹王台、繁塔,均为名重一时的场所。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里,民间却展现出四民平等,华夷共存的宽容情景,不谛于人类文明史上难得的一抹亮色。

    在这个城市里,如果说还有更为吸引人心的场所,则莫过于被称为勾栏瓦舍的风月场。此地的繁荣与否,是和城市工商业水平密切相关的。开封既然号称"资产百万者居多,十万而上比比皆是",其促进作用居功至伟。在这个长达二百余年的娱乐时空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首推北宋第八代皇帝徽宗,这位具备艺术家才能与气质的皇帝精通除却治国之外的各种技艺,其出没于花街柳巷,与一代名妓李师师共同书写了流传千古的风流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