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致和穿越笔记 > 第32章
    “说吧,你们有什么条件?”

    壮汉:“我们要三十石粮食。”

    这个数目是秀水村全村一年的口粮,他明知渔利口也是个佃户村,不比他们好过多少,报出来的条件却和开玩笑似的。

    但他嘴角平直,不苟言笑,一脸陈肃,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

    沈芜身后的村民开口骂道:“你怎么不盼着天上掉粮食呢?真会做梦!”

    壮汉:“要人就拿粮食来换,不换你们就滚蛋。她在渔利口是孤寡,但以前也是秀水村嫁过去的,家里男人和儿子都死了,回娘家和兄弟一家过有什么问题,就是官府来查也是这个道理。”

    老姑娘回家靠兄弟,也不是没有的事。

    那些村民果然就想不换了,要走。

    沈芜并不理这些扰乱视线的信息,又将谈判的主动权掌握回来,也不开玩笑地说:“五石。”

    她料定如果拒绝这个天价条件,秀水村也不会将赵婆婆如何,当真在渔利口村民的眼前杀人,他们是不敢的,但还是不能将话全部说死。

    壮汉眼都瞪直了,没这样还价的,犹豫起来。

    沈芜又添了一句:“我就是和赵婆婆一起去卖花的人,赵婆婆的事我能做主。”

    壮汉懂了,她的意思是不走村里的公账,她来承担。

    至于卖花的事,他也听说了。

    不过那壮汉眼珠一瞪,像极了一只不怒自威的斗牛犬:“你这小丫头!”

    他没将话说完。

    他们原以为赵婆婆孤寡独居,在村里不显,没人会注意,等发现人丢了,说不定都过去好些天了,那时候人早已下肚,尸骨无存,想找也找不到,而更大概率是,没人会替一个孤寡老婆子撑腰。这年头谁不恨这些没用的老人,他们早就该死了,不该还活着跟青壮年分口粮。

    然而,谁能想到,偏偏渔利口的人就找来了,而这个黑瘦丫头好像还特别执着,被酸秀才吓唬也不肯离去,若是真伤了赵婆婆一分一毫,她要报官,秀水村就真要亡村灭种了。

    沈芜:“我不知道你们村的赈灾粮为什么吃得这么快,但是你看天在下雨。”

    完全无关的两句话,那壮汉却真的思考了起来。

    天在下雨,他们只要撑过最难的时候,就种作物,就能活了。

    胖婶男人贴着胖婶抱怨道:“我们村哪有多余的五石粮食匀给他们啊?咱自己都养不活自己呢。”

    胖婶使劲掐了一下他的胳膊:“闭嘴!”

    两日人说话声音不大,几乎是气音又有雨声掩盖,那屋檐下的壮汉肯定是听不见的,但他们身边的其他村民就听见几个字,也都能猜出来,心里也很不满。

    都在小声抱怨。

    “就是啊,我们还在饿肚子呢,一天也就吃两顿,哪里有多余的。”

    “傻姑卖花赚了点钱,就当我们都跟她一样是大财主了。”

    “胖婶你说说话啊,你刚才不是那么会说吗?她一个小丫头能懂什么啊。”

    胖婶儿双眼一凝,双眉往上直挑,声音压得越低,气性越大:“都闭嘴,你们是不是都饿傻了!”

    好像一只高压锅,他们再敢说一句,她就要爆了。

    断眉站在宋楼兰身边要笑不笑地露着牙,宋楼兰回身就给了那些村民一记眼刀,顺便将断眉给推到了村民后面儿。

    “你没事做就站在后头镇镇场子。”咬牙威吓,“别想跑。”

    跑了也能给逮回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断眉敢怒不敢言。

    果然村民们也不敢说话了,又安静下来。

    紧接着,朦胧雨中,酸秀才又开始唱歌,吓得村民们连连往后靠,挨得更紧些。

    当他唱到“众人皆醉我独醒,吃了上顿没下顿”时,壮汉忽然说道:“三个月前,官府派发赈灾粮,那粮食里全是石头,只有一点点麦糠和杂黍,比上一回的还差,村里已经饿死一半人了,大家气不过跟官差争了两句,他们就说我们是暴民,硬是将我们围了半个月,赈灾粮也当着我们的面推进山崖里。”

    “实在饿得不行了,有人爬下山崖去捞粮,去了五个,三个没回来。这个月实在熬不住了,我们就商量了个办法。”

    宋楼兰眉心紧拧,还能是什么办法,他们都知道,定是“抓猪崽”。

    沈芜直接问道:“赵婆婆是第几个?”

    这个月才刚刚过半,沈芜不是神仙佛祖,更不是官府,不想武断地给任何人定罪。

    “他娘自杀被吃后,他就疯了。”那壮汉指着酸秀才说:“我们原本没想‘抓猪崽’,我们商量好了,先从村里年龄最大的开始,能保下几个是几个,他娘年纪最大。”

    村民们一阵唏嘘,不敢再有怨言,也不再找借口。

    要是他们走了,赵婆婆……

    沈芜平复了许久才缓缓镇定,艰涩地猜测:“所以今日是轮到赵婆婆外甥家,他家女眷不想自家亲人被逼疯,就去将关系不亲的赵婆婆骗了过来。”

    所以等了至少一个时辰,赵婆婆还完好无损,应是下不去手吧,杀人和自杀,一个不是自愿,一个是自愿,区别甚大。

    而一辈子朴素的佃农,谁又想手里沾上同族人的血呢。

    宋楼兰比沈芜冷静,忽然说道:“这都是你的一面之词。”他怕她心软,随随便便就信了,“官差围了你们半个月,半月后你们本可以自行去找粮食,是借也好,是换也好,总也没到要吃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