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致和穿越笔记 > 第122章
    在她生活过的时代,住房不再仅仅是住房,而是一种投资品,好地段的房子,买入时一平两三万,转眼就能升至五六万,要是周边建了对口小学与初中,价格还能再翻一番。而此时长安人的住房也是一样,根据资料记载,临近东市的一座三进三出的院子,要卖六千贯,郊外也要两千多贯。

    三进三出的院子,一对年轻夫妻再带一对公婆,若是生个孩子,除去仆役,才勉强够住,可想而知这房价有多高,这般高的房价,在长安也是供不应求。

    来这里的外地人实在太多,有求学的,有当官的,有做买卖的,还有一些等候机会的普通百姓,林林总总加起来,一日东西两市的人流量就能达到上万人。

    这是一座充满机会的城市,也是一座到处是危机的城市。

    她掀帘子望着马车外,他们还在连绵的群山之间,但已能看见,官道前方波光粼粼的水面,像溢满池中的金子,让人错不开眼。

    李危却道:“今日不渡河,我带你在城里先转一圈。”

    沈芜仰头看去,山峦叠翠,晴空一鹤排云上,鹤尾之下有一座高楼,正是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的黄鹤楼。

    --------------------

    第66章 细节

    ==============

    江城日晚,斜阳吞海,长帆远上,寺钟长鸣。

    山脚下,店家围了一圈地停放马车,客人上山登楼。

    李危站在马车下等沈芜,手里握着一把沈芜刚才塞给他的梳子,梳子上还有几缕长长的头发,蓬乱地缠绕在上面。

    宋下童下马,瞧他双眼发怔,脸上一会儿白一会儿红,没眼力见地和燕娘说:“主子好像被沈姑娘踹下来了。”

    燕娘惊疑:“好端端地怎么会被沈姑娘揍?”

    宋下童指指他手上的梳子:“肯定是他手笨遭嫌弃了。”

    李危转身瞪了他一眼:“费什么话,一边玩去。”

    他刚才确实是被沈芜赶下来的,说“踹”就过分了,沈芜才没那么粗鲁。

    早上他们入的州府,晌午歇了脚,下午启程后,李危告诉她今日就能到黄鹤楼,带她逛夜市,是以她下午便睡了一觉,这一觉竟睡到了傍晚,入了城才醒来。沈芜的发髻全部乱作一团,塌的塌,散的散,眼见就要到山下了,她一急就塞了把梳子在李危手中,让他帮忙梳。

    他好歹给自己梳了十几年的头,不像她才梳一年不到,应是比她手巧的。

    车厢内点了盏风灯,城内路途平缓,火星照亮一隅,除此以外摇曳跳跃,拼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李危将梳子窝在掌中,指尖打乱她的发,一下一下地梳起来。自从用了特制的桂花油养发以后,她的头发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枯黄,已经油亮柔软乌黑不少,指腹摸上去柔滑细腻,好似摸在一张上好的缎子上。

    耳畔的发丝最不听话,李危用手指抚摸两下,依旧抚不平整,反而将沈芜的耳尖碰红了,心下一动,盯着她的耳根蜿蜒而下入了她的脖颈,想起当日在医帐中看见的情形,那乌黑蜿蜒的发丝不知伸向了何处,梳角一勾,将那些引人发燥的发丝够了出来,带着她浑身的暖意与香气。

    车厢内桂花香味迎鼻,李危寻着香源,将手上的一把头发送在鼻端,舍不得放它们挽上额间。

    沈芜:“等得着急,你到底会不会?”

    李危:“没给姑娘挽过,手生。”

    沈芜知他心猿意马,惹得她也躁动不安,转身将头发顺了过来,将人也赶了下去。

    “你在车上我施展不开,你先下去。”

    梳个头要怎样施展,她不过是寻个借口,不想再磨蹭下去。

    实则是怕。

    两人和居这段时间,默契十足地没有提过什么,最亲近的时候也只是亲一亲了事,她不知,不对,她不敢面对李危满含隐喻的眼神,也不敢想再迈出一步会是怎样,在她的计划里,还是太快了一点。

    他们都没能再相处地长久一点。

    以前她一心在学术上,也有过短暂的心动,只是那些人都匆匆而过,连实践的机会都没有。她想过,要是谈恋爱,一个月牵手,两个月拥抱,三个月亲吻,半年能接受再深一些的接触,同居这样的事,怎么着也得一年以后。

    他们已经越过了那么多,那她想最起码要适应一年吧,一年以后,水到渠成,她或许也不像现在这么怕了,他也能更加从容不迫一些。

    手上随意挽了个发髻,将余下的头发辫成几根辫子,清爽利落地掀了车帘,欲往下跳,李危伸手搂住她的腰,单手将她抱了下来,沈芜假装平静地跟他道谢。

    李危自然也早就平静下来。

    面前的这座山不高,但山道有些陡峭,垫脚的石头上沾了雪水,店家铺了厚厚的草甸以防打滑。

    李危让沈芜走在前头,他在后头看着她,以免落入危险没办法及时制止。沈芜却不以为然,爬山前倨后恭的,怎样姿势都不会太好看,她可不想不雅的姿态落入这个人眼里。

    李危看出她的犹豫,握住她的手,牵着她,先一步跨了出去。

    “跟着我的步子,小心。”

    山树夹道,白雪缀石,两人不像爬山,倒像是在赏景,从山上下来的人瞧见他们都觉是一处风景,忍不住多看两眼。

    两人长相都不差,一个气韵松柏,一个冷月如兰,在雪间依偎行走,相携相伴,仿佛一副水墨悠远的画作,要是被黄鹤楼上哪位诗酒绝才看见,定要赋诗一首,以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