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7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横刀十六国 > 横刀十六国 第279节
    两三代之后,只怕要重走魏晋的旧路。

    一句话,自己不动手,第二代三代更不可能。

    而李跃的野心绝不仅限于一个加强版的曹魏或者北魏。

    “诸位只知秦二世而亡,却不知历代皆行秦制,大汉若真无为而治了,如何击败匈奴,凿通西域?孤的确要引以为戒,但引的是魏晋之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不强,焉有尔等士族容身之地?改制势在必行!”李跃一巴掌拍在案几上。

    原本这次朝议只是跟他们通通风,试探试探,并不是真的听他们谏言。

    历史上哪一次革新不是独断专行的?

    一团和气还叫什么革新?

    易经六十四卦有言: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革者,改也,水火相息而更用事,犹王者受命,改正朔,易服色,故谓之革也!

    做大事就要有做大事的气度,总想着在后面当缩头乌龟肯定不行。

    李跃需要向他们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样才会有支持者。

    “殿下宏图大略,革新若成,大梁将有万事之固,臣附议!”还是申钟第一个站了出来。

    “臣附议!”刘群紧随其后。

    接着朝堂上另一半的人也跟着拱手,“臣等附议!”

    “我大梁百废待兴,若想超迈前代,绝不可固步自封,诸君当与孤缪力同心砥砺前行,共创恢弘盛世!”

    人要有理想,一个国家同样也是。

    西晋基本没有外患,所以一个劲的内斗,几乎所有想干点事的人,都被灭了三族。

    东晋直接躺平,偏安江左,时不时的嚷嚷两声要北伐,遇到点挫折,便一溃千里……

    梁国肯定不能像它们这般。

    “愿与殿下同行!”少壮官员们激动起来。

    而刘群则一脸的担忧之色。

    李跃知道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从朝议的架势上看,阻力肯定不会小。

    但再大,也要推行下去。

    某种程度上,现在也是最好的时机。

    燕国没有南下的实力,江东的北伐偃旗息鼓,氐秦深耕关中,没能力东出,代国和张平也就两根搅屎棍,无伤大雅。

    国中豪强也被压了下去,新豪强还在成长之中。

    现在不动手,要等什么时候?

    梁国的进取不只是在疆域土地城池上,还应该在制度上。

    以前摸着冉闵过河,现在要自己向前趟,逆水行舟不进则亡!

    李跃直接责令尚书台开始主理裁郡划州之事,又将今年科举的几位贤才都安插其中。

    而这些人中,一半来自王猛麾下。

    还有李跃刻意挑选的寒门庶族……

    东平郡,寿昌县。

    春雪尚未消融,天寒地冻。

    不过王猛仍带着数百宿卫巡视地方,他没选择郡城,也没选择县城,而是寿昌境内的一座小村邑。

    “托梁王殿下与王使君的福,小人能吃饱穿暖。”一个六十四五的老者将切碎的肉,倒入釜中,与粟米粥一同烹煮。

    两个孙子躲在腿后,嘴边情不自禁的流下口水,却紧张兮兮的望着王猛和他身边高大威猛的黑云将。

    稍顷,肉香与粥香混杂在一起,袅袅升起,整间茅草屋都温暖起来。

    王猛扫了一眼老者身上褴褛的衣衫,又望了望两个孙儿露出脚趾头的草履,脸上神色并没有松懈下去,“孩子父母何在?”

    “回禀使君,外出打鱼采摘去了,今年官府放开山泽,趁着冬日没有徭役,弄些山货泽鲜。”

    “甚好、甚好。”王猛脸上总算有了些喜色。

    正要问些其他的,却听到屋外一阵嘈杂。

    “王使君可在?”

    王猛连忙出门,三名信使连忙下马,单膝拜在雪中,其中一人双手捧着一封信,“殿下有密信。”

    王猛正要去接,却忽然被身边的杨略拦住,“尔等是哪一营的兄弟?”

    密信要么走宿卫军,要么走校事府。

    但这几人却穿着斥候的衣服,面相也生疏的很。

    杨略身为校事府校尉,李跃身边听用的校事他都识得,却从未见过这三人。

    “宿卫军巳营队率荆顺!”捧信之人低着头。

    但三人全都如豹子一般紧绷起来。

    王猛提刀游历天下多年,绝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看出三人的不妥,向身边的宿卫使了个眼色。

    宿卫们缓缓挪动脚步,将三人围在其中。

    “尔等到底是何人?”杨略手按刀柄,与两名甲士一步一步靠了过去。

    “将军何出此言?我等是……杀贼!”为首之人忽然暴喝一声,一把撕开手中的信,露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匕首锋刃透着一丝淡淡的幽绿。

    第三百六十四章 刺杀

    如果王猛当时上前去搀扶,只怕现在已经是个死人。

    三人同时暴起,两人冲向杨略,为首之人飞扑向王猛,那种舍生忘死的气势,绝不在百战老卒之下!

    不过宿卫也经验丰富。

    “咻”的一声,一把手戟在半空中旋转,狠狠扎进为首之人的额头上。

    那人一声不吭就倒下了。

    “留活口!”杨略低吼一声。

    十几名甲士上前,以小盾抵挡剩下的两人。

    两人挥刀乱砍乱刺,却无济于事。

    眼看就要被抵住,二人却毫不犹豫的挥刀刺向自己的喉咙。

    鲜血飞溅,洒在盾牌上,也洒进雪中。

    王猛摇摇头,“第十三次刺杀!”

    “这些刺客跟前几次的大为不同!”杨略检查了尸体,四肢健壮,左右手虎口上都有老茧,身上携带的兵器也非寻常货色。

    “寻常豪强养不出这等死士!看来是大人物盯上我等了。”王猛冷笑一声。

    杨略扫了一眼茅草屋中瑟瑟发抖的祖孙三人,令宿卫将尸体抬走,又令人清扫了血迹,脱下身上的皮氅,递给老者。

    “使不得、使不得。”

    “老丈因我等而受惊,无论如何都请收下。”杨略一脸诚恳之色。

    “多、多谢将军……”

    王猛却望着寒风中邺城的方向,“此次革新非同小可,也不知殿下决心如何?”

    他很清楚递上去的三策会遭受何等的阻力。

    曹魏稍一碰触,便直接改朝换代,石虎如此凶残,也尽量笼络士族。

    一旦李跃顶不住压力,这次革新也就到此为止了。

    “殿下非常人也,使君何须多虑?”杨略恭敬站在身后。

    “杨校尉所言甚是,天下间敢如此重用王猛者,舍梁王还有何人?”王猛仰天大笑,大步向前走去……

    邺城朱明大街上,一辆马车正向北驶去。

    风雪之中,天地昏暗。

    前面的战马忽然长嘶一声,扑倒在地,不停抽搐。

    幸亏马夫经验丰富,在马车将要跟着倾覆时强行稳住,没有翻倒。

    马夫擦了擦额头冷汗,下马检查马匹,却见马颈处插着一支羽箭,正惊恐失措时,只听得“咻”的一声,一支羽箭钉穿了脖颈,他一句话都没说出就软软倒在地上。

    接着,三名穿着麻衣之人从巷间奔出,冲向马车,乱刀挥下。

    “大胆!”校事们很快赶到。

    然而终究晚了一步,马车中滴滴答答流淌着鲜血。

    三名刺客毫不迟疑的挥刀冲向赶来的校事……

    “申钟遇刺了?”李跃盯着张生野。

    “属下……疏忽……刺客训练有素,准备多时,校事及时赶到,刺客一见形势不妙,便挥刀自刎……”张生野紧张的抿了抿嘴唇。

    “这不是刺客,而是蓄养的死士!”李跃没想到他们会对申钟下手。

    而下手的理由不言而喻,申钟声望仅在刘群之下,第一个支持革新,自然成了有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想到此处,李跃心中一惊,“赶紧加派人手,保护刘令君!”

    申钟死了,影响还可以控制,但若是刘群出事,地方上各种牛鬼蛇神便压不住了。

    “唯!”

    张生野刚要离去,就听到宦官在殿外细着嗓门道:“殿下,刘令君府上前来报丧!”

    “晚了。”李跃坐回胡床上。

    敌人的反击如此凶狠凌厉。

    &amp;lt;div style=&amp;quot;text-align:center;&amp;quot;&amp;gt;

    &amp;lt;script&amp;gt;read_xia();&amp;lt;/script&amp;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