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8b7小说网 > > 海昏 > 第35节
    他执了剑,又抓起刘贺腰间另一侧的布袋。袋里是些墓主钟爱、常用之物,比如书刀、韘形玉佩、水晶珠链、血珀老虎。这些都不是孙权想要的,他捻起绶带,绶带带出一枚印玺——佩剑、持印,刘贺便活在他的身上了,刘贺当不完的天子、享不到的紫气,都会来到他的身上。

    他只觉得奇怪:这印上的动物是什么东西?大汉官职他了如指掌,从没有这样的印钮。他翻来倒去,只觉得那越看越像一只鸮鸟,卧着,叫着,四周都回荡起不吉的鸣音。汉人说,鸮鸟子食父肉,亲属相残。孙权觉得眼里刺痛,想把它丢回去,又觉得黏在了指尖上,舍不得放开。

    他推开两名士兵,忽然发现门的另一边似乎没了灯光,黑沉沉的一片。他身上微微颤抖,大步回到西室,举火四视,发现吕蒙和刘基两人都没了影子。

    时间回到孙权刚走进东室的时候。

    短短几句话时间,吕蒙已经把情绪隐藏起来。他给刘基使了个眼色,想和他一起跟过去东室,却看见刘基愣愣地呆立原地。吕蒙问他:“怎么了?”刘基没回答,嘴唇微微翳动,但听不见说了什么。这时候东室里的孙权喊吕蒙进去,吕蒙刚走出一步,刘基忽然如梦初醒,拉住他的手臂,说:“我好像明白他想做什么了,但是却不明白为什么。”

    吕蒙听得云里雾里,“他是谁?”

    “刘贺!他的筑墓赋、铜当卢、椁室分成两层的奇怪结构,都可以连成一个解释,很奇怪,但我有种莫名的信心,这就是刘贺想要的结果。”刘基飞快地回答。

    “他做这么多,不就是想别人找到他吗?”

    “可这就解释不了我们头上的隔层。”刘基说,“他如果只想被找到,为什么要藏起来?”

    吕蒙哑然:“他都殁了二百年了,这谁能知道?”

    “不是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刘基怔怔地说,“他说的不仅是颜回,也不仅是他自己,还有这座墓。他做的事情全是矛盾的,留了记载,但又加了暗语;载了两轮星象,又藏起第三轮星象;指出墓室,但又藏起椁室……这一切甚至都不是为了设置疑冢迷惑盗墓者,因为墓一直在这里,只有这一座。但是它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这不取决于刘贺自己,端看后来的人。他把‘行’和‘藏’的选择都已经准备好了……”

    吕蒙手里还握着那枚金饼,听着听着,脸色就有点发青。“刘公子,你说得像是这墓主知道有人要进来,他不想着防盗,反而从从容容在给你做游戏?再奇怪的人也不会这样。再说了,人不在,墓敞开,难道还能重新藏起来?”

    “如果这是真的呢?”刘基深深看进吕蒙的眼睛,“你是要用,还是藏?”

    这时候,两个人都听见东室里发出的声音——棺盖已经被打开。

    吕蒙没有着急回应,他说:“你得先证明有这样的法子。”

    “如果我说了出来,”刘基说,“你就既可以帮我,也可以阻止我。这座墓的未来就全放在你的手里了。”

    “你没有办法一个人完成吧?只能相信我。”

    “不,只要一个人就足够了。但是,你得让我到椁室外面去。”

    刘基很冷静也很坦诚地说,但其实他的大腿在微微颤抖。吕蒙有剑、有士兵,无论刘基想明白了什么,只要吕蒙不放人,他都无计可施。最大的问题是:他完全想不出吕蒙要帮助他的理由。

    吕蒙也是这么想的。虽然干盗墓确实有损阴德;虽然他对刘基有一定的亏欠;虽然刘基已经称得上是朋友——但是要为了他而背叛少主?

    这完全是另一回事。

    刘基见他不回答,也没有纠结,现在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说:“我可以告诉你。外面是不是还有士兵在看守?你让他们找个东西……”

    这时候东室里的孙权又喊了吕蒙一声,但吕蒙置若罔闻,只是眼睛忽然睁大,嘴巴微张,额上甚至突然冒出一粒汗珠。

    刘基不知道孙权那句呼喊有什么特别,正要问他,却见吕蒙猛地打出一个噤声的手势。东室里还有些吵闹,但西室和椁室之外的地方,都没有任何声音传出。

    吕蒙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外头没了定时的联络……”

    在这墓穴里,外头的精锐部曲怎么可能消失?

    要不是有鬼,那就是有人。

    吕蒙夺了刘基的灯,和自己的一起吹灭,然后从黑暗中盯视着头顶的盗洞。这是最糟糕的地形。如果敌人埋伏在洞口,一旦贸然跳出去,那几乎没有防备的可能。

    可这对于敌人来说也是一样的。在他从洞口跳下来的一瞬间,吕蒙有信心可以一击必杀。他没有去提醒孙权,因为要是孙权那边的动静突然停了,对方一定会意识到不妥,所以虽然不忠,他也只能暂且把主公当作一个诱饵来使用。

    在黑暗中,他拉一拉刘基的胳膊,两个人分别隐藏到两扇屏风的背后。整个西室能躲藏的地方就只有这里,两人屏息凝神,都盯着盗洞方向。

    盗洞上是有微光的,可分不清是长明灯的光,还是手里的油灯。光影微微晃动,也不知道是火苗无风自动,还是有人守在外面缓缓呼吸。

    孙权出来了,一手拿着灯火,一手拿着剑,满脸紫云飘荡,在一片幽暗里,明显得像一条光龙。

    椁室里砸出“咚”的响声。

    作者的话

    雷克斯

    作者

    01-23

    刘贺墓出土了385枚金饼,文中写到的西室漆箱里有187枚,其余在棺木之内。另外,有马蹄金17件,麟趾金25件,金板20件。 孔子屏风修复后的外观、放置,参考了王楚宁专家的相关论文。

    第十四章 玉具鎏金青铜三尺剑(阴篇上)

    ——公元前59年 · 神爵三年—— 孙钟抬头看见有两个人站在田垄上的时候,阳光很烈,压得睁不开眼皮,人也只能看见个轮廓。其中一个人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往前两步,扯着苍老的嗓音问他:你们的侯爷——府上在哪儿啊——” 孙钟也迈开长腿,跨过一地熟透的甜瓜,往他们靠近。周围五里八乡的人孙钟都能认个大概,逆着光,两人的眉眼渐渐清晰了,他确信这俩人都不是本地的。他边走边问:“老先生,你说哪个侯爷啊——” 孙钟年轻力壮,声如洪钟,一下子把两位老人家吓了一跳。前面问话的一位把两腿抻了抻,稳稳站定,又用一只手在腹部压了压,气沉丹田,喊着回答他:“问得好笑——你们有几个……有几个……”话没说完,声音像是堵住了,然后就被一连串爆栗似的咳嗽声取代。后面一个人看得连连摇头,过去拍了拍他的背,又指着孙钟说了点什么,两个人终于不再勉强,站在原地,好整以暇,等待孙钟过来。 孙钟走到他们跟前,手里还不忘拿了一只瓜。他问:“老先生,你们找侯爷是什么事情?” 两位老人,问话的要矮些、胖些,年纪看起来也更大,头顶的银丝几乎都掉光了。后面一位则是高高瘦瘦,面白如脂,眉间挤满了刀削似的深皱纹。两人都是精神矍铄的样子。 “我们都是侯爷的旧识。”前一位老人露出憨厚的笑容,“是他邀请我们来的,只有个大致方位,我们没报官府,雇了辆牛车直接到了这附近,牛车上不了山,我们两个人紧走慢走,却找不到路了。” 孙钟平日是个开朗的人,今天却不笑,抬头看看山上,又问他们:“二位这时候来,难道是因为那件事?” 老人看他深色凝重,也不笑了,说:“我们本来只想来叙旧,都已经在路上,却收到了侯爷的书信——这次,我们都是来赴丧的。这事情,你也知道?” “二位不要见笑,我今日把瓜田上的事情忙完,也是要去的。还差一点了,如果二位不怕耽误,就坐下来歇歇脚、吃个瓜,我马上就来。” 二人相互看了看,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后面一位老人点点头:“既然这样,就麻…

    ——公元前 59 年 · 神爵三年——

    孙钟抬头看见有两个人站在田垄上的时候,阳光很烈,压得睁不开眼皮,人也只能看见个轮廓。其中一个人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地往前两步,扯着苍老的嗓音问他:你们的侯爷——府上在哪儿啊——”

    孙钟也迈开长腿,跨过一地熟透的甜瓜,往他们靠近。周围五里八乡的人孙钟都能认个大概,逆着光,两人的眉眼渐渐清晰了,他确信这俩人都不是本地的。他边走边问:“老先生,你说哪个侯爷啊——”

    孙钟年轻力壮,声如洪钟,一下子把两位老人家吓了一跳。前面问话的一位把两腿抻了抻,稳稳站定,又用一只手在腹部压了压,气沉丹田,喊着回答他:“问得好笑——你们有几个……有几个……”话没说完,声音像是堵住了,然后就被一连串爆栗似的咳嗽声取代。后面一个人看得连连摇头,过去拍了拍他的背,又指着孙钟说了点什么,两个人终于不再勉强,站在原地,好整以暇,等待孙钟过来。

    孙钟走到他们跟前,手里还不忘拿了一只瓜。他问:“老先生,你们找侯爷是什么事情?”

    两位老人,问话的要矮些、胖些,年纪看起来也更大,头顶的银丝几乎都掉光了。后面一位则是高高瘦瘦,面白如脂,眉间挤满了刀削似的深皱纹。两人都是精神矍铄的样子。

    “我们都是侯爷的旧识。”前一位老人露出憨厚的笑容,“是他邀请我们来的,只有个大致方位,我们没报官府,雇了辆牛车直接到了这附近,牛车上不了山,我们两个人紧走慢走,却找不到路了。”

    孙钟平日是个开朗的人,今天却不笑,抬头看看山上,又问他们:“二位这时候来,难道是因为那件事?”

    老人看他深色凝重,也不笑了,说:“我们本来只想来叙旧,都已经在路上,却收到了侯爷的书信——这次,我们都是来赴丧的。这事情,你也知道?”

    “二位不要见笑,我今日把瓜田上的事情忙完,也是要去的。还差一点了,如果二位不怕耽误,就坐下来歇歇脚、吃个瓜,我马上就来。”

    二人相互看了看,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样。后面一位老人点点头:“既然这样,就麻烦你了。”又把瓜田称赞了一番。盛夏时分,艳阳高照,满地碧玉,瓜田的规模不小,远远近近还有好些隶农在忙碌料理。

    孙钟说:“还挺气派吧?有时候我自己看着,也不相信哩。要不是得侯爷抬举,我再忙活两辈子,也没有这样的成果,所以他出了那样的事,我是一定要去的。前面那个小房子,看见了吗?侯爷也在那儿坐过,你们歇一歇,瓜拿好,桌上还有蜂蜜水,我赶紧去忙了。”

    两人在屋檐底坐下,擦了汗,连喝几杯水,没有吃瓜。龚遂不知不觉已经年到耳顺,现在头发已经不再珍惜了,最重要的是一口牙。王吉问他要不要甜瓜,他说:“不吃了,怕把牙齿咬没了。”王吉说:“怕什么,我都掉一颗了,你的还完完整整。”龚遂说:“我有种感觉,只要它们还在,我就能活到古稀之年。”王吉笑笑:“你说要当圣人,别的都当不成了,就剩寿数还有机会了。”

    瓜田畔清风徐来,两人都散了暑气,便想起一路见闻。龚遂低声说:“这么多年了,皇上看来依然放心不下……这海昏城里百姓,居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侯爷的大名,更没见过他的样子。他到这儿来也有四年了,这四年,到底是怎么过的?也多亏你留了个心眼,一路没有惊动官府,不然,我们可能已经被郡太守监视起来了……”

    “你在渤海当太守,对中朝的事情自然没有我了解。这儿州郡县里都有专门的官员,每月上报盗贼缉防情况,其实皇上不在乎盗贼,只看里面监察的成果。所以我说,牛车也不能开进来,宁愿多走几步。”王吉边说边揉着膝盖,他在被罚城旦期间落下了旧患,走路时间一长就疼。

    龚遂看着瓜田出了会儿神,又说:“这么多年,小王爷还是爱和小人来往。”

    “你说瓜农?”

    龚遂点点头,又指了指桌上的香瓜:“你看他,还在瓜上留名。”

    王吉没留意,把瓜转过来看,才大笑出声。他说:“我当过千石官,做过刑奴,现在又重新有了几分薄名,浮浮沉沉,都是为了留个名声,倒不如他这样来得实在。”

    龚遂也笑了:“其实我现在慢慢也看开了,渤海多盗贼,我就喜欢去和盗贼待在一起,后来发现,其实盗贼和良民没什么两样,区别只在于他们手里的是锄头还是刀枪。”

    他停顿了一下,又缓缓说:“直到现在,我有时候还是会想起当时那些从昌邑国跟过去的臣子,我当时真是恨他们啊,总觉得只要把他们赶跑了,小王爷就能改一个样子。但后来我发现,可能他们就是普通人,天底下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贪婪、愚蠢和狂妄,就有人想进长安。”

    “你也别把话说太满。”王吉还是笑,“皇上动了心思想把你调回中朝,可能很快我们就在未央宫见面了。”

    “我这把年纪,还能做什么?”

    “做你擅长的事情,管钱。你以前给两位昌邑王积累了大笔私财,看来是被皇上知道了,也想请你如法炮制。”

    “那些钱……”龚遂哑然失笑,“那可是给小王爷修墓用的。要是不加以节制,他能把王国国库搬空了去造墓。”

    王吉回忆起以前种种荒唐,点点头:“也不知道现在会不会还是这样。”

    “我们很快就知道了。”龚遂站起身,远远地,孙钟正背着一包袱甜瓜走来。

    刘贺修的陵园,就在孙钟瓜田北面的山顶上,但左右盘龙似的有好几座小山峰,要是没有人带路,也不好找。孙钟说,本地人称这座山为墩墩山。

    豫章郡本就因樟木繁多而得名,墩墩山上更是有很多参天的树木,天然适合修筑地宫。他们一路上看见了好些树桩,断面大得能让人躺上去,年轮细密得数不清楚,还散发着隐隐的幽香。

    等七拐八绕走出树林,来到一片比较空阔的台地上,远远便能看见陵园门前耸立的两阙。从两阙中间穿过,陵园大门是敞开的,也没有守卫。进去以后,能看见几座封土堆,高高低低,都还没有种上树。有一些祭祀用的庙宇已经修好了,另一部分则还没有完工,青砖木榫都暴露在阳光下。远远正对着大门的是一座石庙,没有庙名。

    龚遂默默看一遍,然后吁了口气。他拍拍王吉,低声说:“我一直担心小王爷逾制,别说天子礼,哪怕只是用了王国礼制,都会落人话柄。现在看来,他却是非常守规矩,看来终于是有了改变。”

    “是吗?我觉得他只是换了个不同的方法。”王吉也在看,但他关注到的是将陵园包裹其中的夯土外墙,“五陵原上的帝陵,墙壁都是四方形制,这里却不是。你看出来了吗?这是长安城的形状。”

    “这……还真是。”龚遂看了一周,惊讶地承认道,“不过礼制里没有写过不得模仿都城样式,所以这也算不上是罪名。”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需要罪名,只是要一个疑点。”王吉说完自己又摇摇头,“其实这倒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只是想,原本以为他对长安城是毫无留恋的。”

    “小王爷确实不在乎长安。也许,他只是想记录往事。”

    孙钟见他们两人走得缓慢,走回来说:“怎么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寻常葬礼不说吹拉弹唱,挽歌、祝祭总是要有的,这儿好像没有声音也没有人。”

    三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龚遂说:“这位侯爷行事,每次都和他人不一样,我们也不用瞎琢磨。你看那座封土堆后面,有香烟冒起,我们先过去看看。”

    沿路转过陵园里最高的土堆,在另一座小庙前,他们终于找到了刘贺。他一个人站在烧香弥漫出的青烟里,四周看不见妻儿和其他亲属,也没有太史、太祝,只有他和面前停着的一只棺木。

    龚遂、王吉虽然都与刘贺有秘密的书信来往,但要说见面,这是十五年来的第一次。

    这一瞬间,两人忽然都有点踟蹰,倒是孙钟大踏步走了过去,先向刘贺行礼,然后取了香在炉里点燃,对棺木跪拜了一番。他不会复杂的祝祷词,说了两句便罢了,余下时间都只是闷声完成。倒是在插完香之后,他折返回来把一包袱甜瓜提过去,说:“小公子生前最喜欢吃我的瓜,这些都给他了,以后每年仲夏,我都来。”

    包袱落地张开,滚出几颗饱满圆润的大瓜,看见它们,刘贺好像才如梦初醒,先是对孙钟点点头,然后看向龚遂、王吉。烈日之下,他显得胖了一些,反倒不再像从前那般女相,加上本就高大的身材,变成了从前在昌邑国常见的男青年的模样。

    他的声音倒是没有变化,清清朗朗:“龚老,王老,你们过来吧。”

    两人过去,下意识便要取香,刘贺却摆摆手,说:“先和我一起把这些瓜烧了。去年夏天,充国还抱着瓜睡觉呢,说这样凉快。”

    庙前的香炉本就是个庞大的石炉,四个人清掉残余的烛根香灰,捡了木料,直接在里面燃起大火,将甜瓜一个个丢进去。瓜被大火烧得爆开,发出啪啪的声响,四个人的额上都热出淋漓汗水。

    后来刘贺还是没有叫祭官,只是把几名儿女喊来,和龚遂、王吉、孙钟几个人一起扶着灵下墓宫。祝词和挽歌他都烂熟于心,自己领头念完了,没有假手于人。在下墓之前,最后的时间里,刘贺再次推开了棺盖,将尸身上裹着的丝绸掖一掖紧,又在上面放了一只玲珑小巧的青铜山羊、一只更小的铜野猪、一只四足下有轮子的青铜小老虎。

    刘充国经常拿一根小红绳牵着铜老虎骨碌骨碌跑,刘贺常说,因为有了这么个玩具,充国学走、学跑都比别人要早半年。他还说,小时候自己因为腿疾没怎么跑过,现在好像全让这小子跑完了,按也按不住。

    没想到这么有活力的小孩,离去的时候也倏忽如风。

    入墓仪式简短平静,与刘贺十多年前的重视和靡费大相径庭。龚遂王吉两人心里都觉得奇怪,又想,毕竟十五年过去了,每个人都会发生改变。

    棺木在地宫里安置完成后,墓道和大门还没有封闭,刘贺将其他人再次送了出去,将一只漆箱推到龚遂三人的面前。箱子里沉甸甸的,全是木简,新旧不一,跨越多年岁月、各地沧桑。龚遂很快认了出来:“小王爷,这都是你写的《筑墓赋》。”

    另外两个人都不了解,所以他简单解释了一番,大家啧啧称奇,每人各自拿了一卷来看。龚遂则从箱底找出最早的一卷,里面写的还是当年关于金山大墓的想法,想悬棺于千仞之上,享石髓金泉,学西王母长生之法。现在看来,竹片边沿都已经破齿,绳子也饱经磨损。

    刘贺从龚遂手上接过书简,稍看两眼,然后手上突然使劲,老化的绳子“啪”一声断裂,竹片洒落于地。

    龚遂愣住了,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刘贺的表情看起来不悲也不喜,只是平静。他说:“再劳烦大家帮我一个忙,把这里的竹简都拆了,随意折断,再丢回箱子里。”

    “哎,我都没怎么看过书,没想到要拆书……这些都没用了吗?”孙钟问。

    王吉也问:“我看这里除了陵园,更多是关于墓室。侯爷的墓已经修好了吗?”

    “已经全部建成了。”

    “里面还记载了随葬器物。这些都准备好了?”